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

從墮胎到殺嬰


第二屆醫護人員倫理課程已經開始,第一堂有三十多人出席,可惜甚少醫生參與。譚傑志神父的講題「從墮胎到殺嬰」使人深思,他從現今世界如何看這問題出發,從政治、經濟、非宗教倫理專家、各國政府的政策、世界維護生命的組織的研究和對策中,讓我們對世界回應墮胎這問題有一個宏觀的概念。

 譚神父談到Peter Singer, 一位澳洲的世俗倫理學家的理論,尤其令我們驚嚇。Singer對甚麼是人,定義為「有思想、有理性」。沒有這本質便不是人。胎兒需要時間才成為人,所以胎兒不是人,也沒有人權,包括生存的權利,因大多數人利益而被除掉是容許的。他更引伸這理論到初生嬰兒,嬰兒出世前後並沒有分別,都未有人的本質,既然胎兒可以被殺,殺初生嬰兒也是容許的,母親有權利決定,例如初生嬰兒有嚴重疾病時,為大多數人的好處,它是可以被殺的。如果你贊成墮胎,便沒有理由反對殺嬰。
 
Singer的理論正反映出兩大問題:() 人的定義。誰可決定怎樣才算是人?Singer的定義反映出第二個問題:() 功利主義 (utilitarianism) ,即倫理決定以為大多數人的好處為原則。「有思想、有理性」的人才是有用的,對社會有價值的,失去這些特點的話,可否生存便視乎對其他人的影響。功利主義的標準看似合理,以經濟角度看更為吸引。殊不知這思想已嚴重地扁低了人的價值的絕對性,忘記生命是一份禮物,面對生命人只有接受,而沒有權利奪去。人也不單只是肉體,更有精神一面。純粹以肉體功能的健全性去定義「人」是嚴重的錯誤。當懷孕的婦女感受到胎兒的腳踢,聽到胎兒的心跳聲,有誰可否定這不是生命?人獨特之處在於人是愛的主體,也是被愛的主體,愛不能夠被量化,也超出証據科學的範疇。再看Singer的理論,更可延續到嚴重殘障、末期病患、精神有問題的人,安樂死便順理成章。由此可見功利主義的恐怖,它的思想在世界各地蔓延,隱藏在各種政策之內,以不同姿態扭曲生命的原意,破壞社會功義,墮胎問題只是其中一環,大家必需警醒,不被同化之餘,更要拒絕與功利主義合作,不要做失了味的鹽。


潘志明醫生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